12月9日上午,山东大学博物馆“追光——臧克家纪念馆”开幕仪式在山东大学博物馆(青岛)举行。山东大学党委副书记李向阳、臧克家女儿郑苏伊女士、《诗刊》主编李少君、山东大学数学80级校友王锦玲出席仪式并致辞。
李向阳表示,臧克家先生是中国现当代杰出诗人,著名作家、编辑家,忠诚的爱国主义者,为中国文学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臧克家是山东大学杰出校友,他在山东大学就读期间出版了个人第一部诗集《烙印》,并成为我国文坛新星。臧克家对山东大学“一往情深”,他和亲属曾多次向山东大学捐赠书籍、手迹手稿、名人字画、纪念品等。对于杰出校友臧克家,山东大学始终引以为豪,并将其诞生日设立为“山东大学臧克家日”。今天,为纪念和缅怀这位为真理而歌的文学战士,这位百廿山大校史上的杰出校友,山东大学特设立“追光”专题展览,展示臧克家先生及其亲属捐赠的珍贵藏品,期待通过展览形式,追随先生足迹,感悟先生风范。臧克家先生的崇高精神将激励一代又一代山大人为祖国繁荣富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郑苏伊向山东大学和社会各界人士对于父亲臧克家先生的纪念和缅怀表示感谢,认为纪念馆的主题——“追光”,是对父亲臧克家一生的最好概括。她深情地讲述了一家四代人与山东大学的深情厚谊。她表示,作为家属,希望借助臧克家纪念馆能让更多人了解臧克家不平凡的一生,学习臧克家的爱国主义精神,并激励莘莘学子向校友、前辈学习,发奋读书、报效祖国。
李少君表示,臧克家先生是《诗刊》的首任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作为杰出诗人,臧克家不仅为新诗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国新诗现实主义的开山人和杰出代表,还对《诗刊》创刊以及后续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诗刊》创刊号不仅争取到了毛泽东主席十八首诗词的首发,还发表了艾青、冯至、聂鲁达等人的诗歌,确立了其开放性和国际视野。他号召大家要以臧克家先生为榜样,确定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创造新时代的典范美学形象,书写新时代的非凡篇章,推动新时代诗歌走向辉煌。
王锦玲回顾了自己与臧克家孙女臧耕在山东大学共同求学的美好时光,并受臧耕女士委托,向此次展览开幕活动表示祝贺。她表示,臧克家的众多作品极富感染力与启迪性,其高尚品格也持续呼唤着人们的使命与担当。作为一名生长于青岛的山大学子,她为家乡拥有臧克家纪念馆而深感骄傲。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党委书记刘军主持仪式。她在总结中表示,臧克家的精神根植于山大,也是山大精神的重要内容。今天,在臧克家的母校、臧克家曾经生活的青岛,举办“追光——臧克家纪念馆”开幕仪式,是对臧克家先生最好的纪念,也是山大精神传播、传承的最好方式。
开馆仪式后,与会人员共同参观了“追光——臧克家纪念馆”。随后,在博物馆东辅楼举行了“臧克家与新诗”专家学术座谈会。座谈会由山东大学档案馆馆长赵海主持。李少君,西南大学新诗研究所所长向天渊,青岛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吕周聚,青岛文学馆馆长、青岛作家协会副主席臧杰,中国海洋大学档案馆副研究馆员杨洪勋,山东大学诗学高等研究中心教授孙基林,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宫立,山东大学诗学高等研究中心副教授马春光从不同角度分别发言。郑苏伊女士在总结发言时,深情回忆了自己做父亲助手整理父亲诗稿的岁月,并希望以本次展览为契机,促进臧克家的研究全面化。
下午,李少君在山东大学博物馆(青岛)二楼报告厅作题为“人诗互证与境界问题”的讲座。李少君认为,“人诗互证”既是诗歌的源头,也是诗歌未来的方向,其本质是强调,理解诗歌必须了解作者及其所处时代的背景、生存状况,以理解诗本身。这一概念在“人工智能时代”更有着特别的意义。
山东大学党办校办、博物馆、档案馆、历史文化学院、文化遗产研究院、诗学高等研究中心、文学院、青岛校区及校区相关单位有关负责人,臧克家家属代表、社会及学术界代表,学校师生代表以及社会媒体代表、山大附中学生参加相关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