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至30日,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在贵州大学举行。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浒苔基铁单原子催化剂的绿色制备及其去除典型新污染物的增效机制研究》项目经过层层筛选,入围全国主体赛终审决赛。经过嘉宾观摩、封闭答辩等环节的激烈角逐,项目成员最终斩获全国一等奖。

该项目由许醒副教授、胡振教授指导,团队成员为本科生刘厶旖、张煜洁、陈栋栋、郭千里、吴睿贤、庞丽敬、李凯瑞。基于美丽中国建设和“十四五”规划中对环境建设的要求等国家政策,面对海洋污染藻类浒苔带来的环境、经济、生态等问题,以及新污染物的治理难点,团队成员秉持着“以废治废,变废为宝”的理念,以富铁生物质浒苔为原材料,在不外加任何金属盐类的条件下,通过绿色工艺制备得到高催化活性的浒苔基铁单原子催化剂,实现水体中典型新污染物的高效降解。该催化剂催化速率远高于常规金属催化剂,有极高的再生性和稳定性,可涂载于商业陶瓷膜表面制备得到催化膜,实现高效稳定的连续流运行,该技术为国内外首创。此外,团队成员还担任山东大学“小蓝帽”保河护海志愿服务队和山东大学“初光”支教与环保宣讲团负责人,对浒苔资源化进行研究,并将浒苔知识带入小学,获得较好的社会效应。

科创筑梦,挑战未来,“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被誉为中国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本届竞赛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学联、贵州省政府共同主办,贵州大学承办。环境学院历来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科研创新的大课堂”,聚焦环境领域的前沿问题和重大课题,积极参与学术研究和创新实践活动,今年以来,已取得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全国一等奖等多项成果。未来,学院将继续以各类学术创新竞赛为抓手,以赛促学,推动创新人才培养工作迈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