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下午,由山东大学县域发展研究院主办的“碳中和与县域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青岛校区召开。山东大学威海校区副校长、县域发展研究院院长黄凯南出席会议并致辞,县域发展研究院院长助理乔元波主持会议。
南昌大学特聘教授石磊作了题为“碳中和与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报告,探讨了碳中和给工业带来的挑战、工业碳中和的复杂性和实施路径,分析了复杂系统视角下的工业碳中和研究机遇。研究结果发现县域碳排放强度与工业丰富度具有很强的正相关性,应当提升生态碳汇能力,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有效发挥森林、草原、湿地、海洋、土壤、冻土的固碳作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范庆泉副教授作了题为“碳排放权生产要素与区域间再分配机制研究”的报告,认为建立和完善更为高效的碳减排机制尤为重要,且非常紧迫。对于如何实现碳排放权的要素分配,他做了理论模型分析,构建了碳交易市场与碳配额再分配机制的理论框架,研究结果说明政府应根据市场交易信息,动态调整地区碳配额的再分配方案,从而有助于交易主体形成稳定预期,提高其持续参与市场交易的积极性。复旦大学博士后陈斌作题了为“生态要素多尺度系统核算与调控管理”的报告,阐述了能源流网络的区域化和多极化发展态势,研究了国家、城市、工程等尺度下的能源减排,认为未来可通过高精度数据耦合的方法进行碳中和研究。
山东大学政管学院刘浩副教授作了题为“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导向下碳中和问题研究”的报告,分析了我国现有的环境压力、能源结构、技术难题、区域差异、政绩观念和制度构建。他认为,对于政府,应当打破路径依赖,主动做好降碳减排的统筹规划,同时做好长期规划;对于企业,应当主动优化发展路径,构建清洁低碳能源体系,去产能,促发展。县域发展研究院马琳助理研究员作了题为“中国大陆地区固碳服务供需研究”的报告,汇报了对生态系统服务和固碳服务的供给与需求方面的研究,在全国和城市两个空间尺度下分析了对固碳服务的供需均衡及其空间特征和演变趋势,并对识别、核算和空间化固碳服务的潜在供给和实际供给给出了有益方法。县域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段昊作了题为“碳中和视角下的城乡融合发展”的报告,他从城乡融合的角度对碳中和进行了分析,认为在碳中和视角下,应当以农固碳、以乡支城、工农中和、城乡中和。产城融合将成为人口有序流动的低碳选择,城乡协作能够突破低碳发展的瓶颈,加快固碳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
碳中和既是目前的热点话题,也是具有长久研究价值和政策价值的一个方向,与会专家针对碳中和与县域高质量发展等相关话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湖南大学、南昌大学及山东大学的师生3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县域发展研究院秉承“扎根县域、科学研究、精准服务”的理念,一直致力于县域的高质量发展研究。未来,研究院将继续开展高质量科学研究,推进碳中和与县域高质量发展等研究主题的深入研究,为县域高质量发展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