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迎接山东大学120周年校庆,推动学术交流与合作,近日,应微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张友明教授及霍刘杰教授邀请,复旦大学张琪教授、南京大学王欢教授、福建农林大学高江涛教授以及上海交通大学丁伟研究员到访微生物技术研究院进行学术交流。研讨会由霍刘杰教授主持。
报告开始前,张友明教授在线上致辞,他表示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加强青年专家之间的合作交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协同开展共性重大科学问题研究。
研讨会上,张琪教授作了题为“sam自由基酶的机制和催化多样性研究”的报告。报告中介绍,其团队利用基因组挖掘的方法,从安普霉素的生物合成基因簇中找到了一个未知功能的自由基sam酶,通过体外实验、点突变、蛋白结晶等方法对这一蛋白的功能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相关研究。王欢教授向大家介绍了利用化学方法获得环肽的方法,主要包括双钯试剂催化的策略,二硝基咪唑介导的赖氨酸和半胱氨酸环化的方法,以及光催化的蛋白酪氨酸硝基化的策略。同时,他还介绍了以钯为催化剂,实现了丙氨酸的芳基化修饰和苯丙氨酸的烯基化修饰,并利用这两组反应的方向性首次实现了一锅法双环环肽的构建。高江涛教授介绍了在草甘膦绿色合成方面的研究进展,通过对具有相似结构天然产物基因簇的挖掘,利用生物法成功得到草甘膦合成的重要中间体,之后结合化学合成的方法实现了草甘膦的绿色合成。
研究院部分教师代表也受邀作研究工作交流报告。王海龙教授以et直接克隆技术为基础,开发出了更为高效的exocet大片段基因簇克隆技术,利用该技术对多杀菌素的生物合成基因簇进行了重排,极大地提高了其在异源宿主中的产量。同时为了克服聚酮类基因簇中重复序列多的问题,开发了redex技术,成功对多杀菌素的基因簇进行了改造,并产生了丁烯基多杀菌素。卞小莹教授以伯克氏菌为研究对象,运用red/et重组技术对其中的化合物进行了挖掘,同时对其中nrps生物合成基因簇中的起始结构域进行了结构解析,揭示了其与产物脂肪酸链长短的关系,并通过点突变使得人为控制产物的脂肪酸链长度成为了可能。颜富教授成功实现了高细胞毒性化合物vioprolides的异源表达,并对其生物合成途径进行了解析,重点介绍了其中罕见的四元杂环的生物合成,确定了合成这一结构所需要的辅因子和酶。尹贻贞教授则介绍了一种体外翻译的体系,利用这一体系可以将非天然氨基酸掺入到环肽产物中,获得一系列类天然产物,并可以通过rapid系统实现对特定功能环肽的筛选。钟冠男向大家介绍了一类存在特殊的磷酸化修饰的套索肽,他在慢生单胞菌中发现了一个含有激酶的套索肽的生物合成基因簇,通过共表达发现了一系列磷酸化的质谱峰,并在之后的点突变实验中确定了磷酸化的位点及影响磷酸化发生的氨基酸。
互动提问环节中,受邀专家与线上线下师生就相关学术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讨论。研究院约100名师生参加本次研讨会。
张琪,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兴趣涉及新型抗生素的发现、生物合成及酶学机制研究。自2014年独立工作至今,以通讯作者身份在pnas,nat. commun.,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等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近五十篇,相关研究成果被美国化学化工新闻周刊c&enews等媒体予以专文报导,并被science,faculty of 1000,nat. prod. rep.,curr. opin. biotech.等多个杂志予以亮点评述。曾获得包括国际化学生物学会青年化学生物学家奖、化学结构学会奖等多个国际性奖项。目前担任frontiers in chemistry和frontiers in molecular bioscience杂志副主编和journal of chinese chemistry青年编委。
王欢,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2010年博士毕业于美国马里兰大学,2010—2014年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进行博士后研究。2014年加入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任职。2019年获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资助。主要研究兴趣为多肽的化学合成、生物合成及化学生物学应用;蛋白质功能化; 酶化学及酶改造。
高江涛, 福建农林大学生命学院闽江学者特聘教授, 博士生导师。 2001年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 200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2010年毕业于美国密西西比大学, 2010—2014年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进行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professor wilfred van der do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