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至15日,由山东大学人文社科青岛研究院、山东大学中国影视文体研究中心和中国电影评论学会联合主办,《电影艺术》《北京电影学院学报》《文化研究》等提供学术支持的“历史与美学:中国影视的文体革命”学术论坛在青岛校区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电影云等高校和产业机构的十数位重量级专家学者、业界人士及50多位影视界、学界代表出席了此次研讨会。
山东大学中国影视文体研究中心主任周安华教授主持开幕式。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党工委副书记郭培良研究员、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尹鸿教授、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胡智锋教授、教育部高校戏剧影视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周星教授、山东大学诗学高等研究中心主任孙基林教授先后致辞。
在致辞中,郭培良对引领行业发展的各位专家学者莅临山东大学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面对新的受众、新的社会关系和新的需求,如何在吸纳国际先进影视文体理念和技术手段的同时,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保持本土特色,尤为重要。中国影视产业正经历从“影视大国”向“影视强国”迈进的重要进程,从历史与美学两个宏大视角,聚焦中国影视文体变革,聚焦影视艺术与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交叉融合的新趋势,对中国“影视强国”建设来说,可谓恰逢其时。尹鸿高度认可“中国影视的文体革命”这一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影视艺术和学术命题,认为其具有划时代意义,具备学术的刺激力和冲撞力,必将激发出中国影视更多的思考、更多的想象。胡智锋表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影视观念和形态都发生深刻改变,文体研究是非常独特、非常重要的视域,具有重要产业、艺术和学术价值,它超越类型研究,学术意涵更深邃,带来影视本体研究更深入、更精致、更充分的考察,尤其在哲学和美学层面,其探究空间十分巨大,值得高度重视。周星认为,中国影视的文体研究当代性鲜明,这次研讨会呼应了时代,创造性地把握今天的文化命题,开拓了全新的路径、全新的方法和全新的观察,民族影视和影视学术的未来值得深切期待。
开幕式后,郭培良与著名电影批评家、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教授为“山东大学中国影视文体研究中心”揭牌。
论坛期间,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历史与美学:中国影视的文体革命”议题,展开了五场主旨演讲和多边对话研讨。话题涉及“影像文体之变催发电影研究新路径”“数字化虚拟技术时代的‘影像文本(体)’:变与不变”“跨媒体故事世界构建与系列电影创制的新趋势”“文体的观念及其电影意义”“‘影戏话’与中国早期电影的文体新变”“辨体与破体:文体学视野下的当代影视”“以传统画作为媒介和方法的中国现实题材电影”等。饶曙光、尹鸿、北京电影学院王海洲教授、吴冠平教授、浙江大学范志忠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赵卫防研究员、《电影艺术》谭政研究员、周星教授、北京大学陈旭光教授、上海大学齐伟教授、周安华、中国电影云于洁总经理等先后主持或点评。
一批新锐影视学者在会上发表了《早期中国电影的“传奇体”初探》《中国电影批评文体的历史演进》《从理性蒙太奇到雕刻时光:爱森斯坦与塔可夫斯基的思维-影像论》《科幻电影的身体现象学》《基于量化统计的中国电影新生代导演叙述分层探析》等文体研究成果,涉及话语、空间、形态和创新等影视文体革命多个领域,显示出当代中国文体研究的生机与活力。
山东大学召开“历史与美学:中国影视的文体革命”学术论坛,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具体举措,倡导回归新影视文体研究,从前沿高度介入影视学术“蓝海”,有助于深入理解技术性与主体性的关系,也体现出重大的现实意义与时代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