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会科学青岛研究院通识课程推荐-k8体育

 人文社会科学青岛研究院通识课程推荐-k8体育

学术预告

k8体育-凯发k8国际娱乐官网入口 · 通知预告 · 学术预告 ·

人文社会科学青岛研究院通识课程推荐

发布日期:2021年06月27日 点击次数:

课程目录

课程一:心智、认知与批判性思维

授课教师:任会明,2005年毕业于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岛研究院教授、心智与认知研究所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认识论、心灵哲学。

课程简介:通过带领学生阅读,仔细讲解并认真讨论哲学经典原著罗素的《哲学问题》(罗素在这本书里建构了基于感觉材料理论的知识论),让学生了解哲学,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要求课前认真阅读课程材料,上课认真参与讨论。该课程每周阅读讲解书中的一章。

课程二: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创作赏析

授课教师张立群,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岛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中青年杰出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课程简介:课程的主要内容是运用文学和历史学适用的理论和方法,在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展示中国现代作家如鲁迅、郭沫若、郁达夫、徐志摩、林徽因、沈从文、张爱玲等生平故事的同时,解读中国现代作家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旨在丰富学生的文学史知识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课程三:20世纪中国文学与电影

授课教师:赵坤,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岛研究院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曾留学瑞士苏黎世大学。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阐释学与文学中心研究员,山东省签约评论家。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史料研究与当代文学批评,文学与阐释学等。

课程简介:主要以20世纪以来的文学史和电影史中的经典作品为对象,尤其是那些经典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电影。课上以讲读、放映和讨论为主。希望通过文艺作品,丰富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审美标准,培养独立判断的美学自觉与认知能力。

课程四:犹太历史与文化

授课教师:董修元,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岛研究院国际莱布尼茨研究中心副教授。毕业于山东大学宗教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曾任以色列巴伊兰大学博士后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世纪犹太与阿拉伯哲学。

课程简介:犹太文化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犹太民族仍然位列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民族之林。犹太历史跌宕起伏而弦歌不辍,犹太文化特色鲜明而历久弥新。课程将系统介绍犹太民族的历史发展和犹太文化的多元维度,以推动犹太认知的普及和中犹文明互鉴。

课程五:科幻文艺赏析

授课教师:陈若谷,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岛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课程简介:面向全校本科生的通识课程,旨在展示科幻文学与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引导学生深入认知科幻文艺作品传达的内容与形式。课程主要内容为对科幻小说、剧本、影视剧进行阅读和观摩,教师为学生提供作品产生的背景材料和理论支持,学生在“翻转课堂”中可依据自身专业对科幻艺术中的科学原理及可行性进行辨析、补充及相关思想性理解。学生将通过这门课程,对科幻类型文艺中的经典作品展开多元视角的分析,深入思考科幻小说和电影所凝炼和表达的人性、社会和自然问题,加强批判思维,提升表达能力。

课程六:领导的境界与方法

授课教师:姬生翔,清华大学政治学博士,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岛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政治学系,曾赴美国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访学,有国内多个党政机关实践经历。现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干部领导体制、基层社会治理。累计在《中国软科学》、《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课程简介:领导行为无处不在。任何人只要生活在社会中,都会有特定的领导行为烙印。当下中国大学生不仅是现代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的见证者,更是时代潮流的参与者和引领者。只有学会正确理解领导行为的意图、掌握领导的技术与方法,才能更好地融入这个时代。本课程将致力于通过多学科理论与实践演练相融合的方式系统讲授领导行为相关知识,以期达到提升学生领导行为认知能力、增强学生领导实践技能的目的。

课程七:社交礼仪

授课教师:马琳,北京大学理学博士,山东大学县域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曾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学。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一门讲授现代社会交往艺术与规范的应用型课程。通过课程教学个人礼仪、交往礼仪和聚会礼仪等内容,力图提高大学生情商,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能力,使之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帮助大学生提升整体形象,使其做到举止优雅大方,谈吐得体,使他们有更多的自信,有更好的形象,赢得更多交友、求职、合作、服务社会的机会。课程的基本任务是满足大学生社会交往的需求,系统传授礼仪知识,使学生树立礼仪意识,以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全面提升其人文素质为教学目标。

课程八:人文地理学导论

授课教师:段昊,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经济地理学博士。山东大学县域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讲师。近年主要做智库研究,多项成果被中央、省、市、县各级政府采纳,两获 ctti 年度精品成果。研究、实践与教学经历丰富,研究过经济学和社会学的多个领域,熟悉质化与量化研究方法。做过多年深度访谈,田野调查足迹遍布国内多半省份、澳大利亚所有的州和领地、美国东西海岸、英格兰、苏格兰、墨西哥等不同区域,访谈过学者、领导干部、农民、华侨等不同群体。做过计量与统计分析,写过程序,现在关注与使用大数据。爱好现代艺术、历史,喜欢与学生交流,主讲的课程都会用现实的案例以多学科视角剖析,使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

课程简介:人文地理学是交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的一门课程。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十分广泛,人类活动的空间性和空间差异都是其关注对象。本课程以具体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理解人类经济、社会、政治、文化活动的空间性,关注的议题包括经济增长与发展、民族、语言与文化的多样性、性别与平权、国际政治的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等重要议题。通过这一学科的学习,学生可以对社会科学和人文的主要概念有所理解,并在思维中将现实问题与理论联结。

课程九:生活中的经济学

授课教师:乔元波,清华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为山东大学县域发展研究院院长助理,助理研究员,担任 sci 期刊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青年编委。目前已经在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china economic review 等国际期刊和《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等国内期刊发表论文 30 余篇。研究成果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经济现象,来讲解经济学基本原理,训练学生的经济学分析思维,引导学生运用经济学原理来分析社会经济现象,培养学生的经济学素养,并加深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认识。同时希望学生能将经济学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认识和比较不同学科思维的异同。

课程十:新媒体与经济学、实验经济学、行为经济学

授课教师:王晟哲,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实验经济学、空间计量经济学。现于山东大学县域发展研究院任助理研究员。有世界五百强公司工作和个人创业经历。

课程简介:本系列课程将向学生介绍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一些实际应用。作为通识选修课程,会更多地考虑到课程受众的多样性,在内容设置上更多关注案例分析和经济学方法应用,对于经济学理论的掌握要求适当放宽,但是课程的内容结构仍然将围绕经济学概念和经典模型进行组织和设计。

《新媒体与经济学》:媒体经济学是经济学概念和理论在市场与文化产业中的应用与实践,新媒体是技术进步和需求改善下的产物,也是年轻一代更为熟悉、了解、关注的媒体形态和行业市场。本课程结合互联网与移动设备的发展,以新媒体为具体场景和案例,介绍相关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应用模型、分析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在相关行业与商业场景中的经济学思维模式和分析工具。

《实验经济学》:学习实验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和经典应用,例如不确定性因素下的决策理论、拍卖和公共物品等等,将展现这些实验如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不断地推进不同理论框架下的学者在一些领域减少认知分歧,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经济学理论和其演变发展。公平与效率,平均与公正,利他与利己等,都会是本课程的讨论内容。

《行为经济学》:本课程是行为经济学的入门课程,以介绍行为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为主, 解释个体经济决策如何与经典理论的结论出现结构性偏差。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将掌握行为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如风险偏好、损失厌恶、社会偏好等。通过案例讲解和介绍, 学生将学会将所学习的行为经济学概念应用到具体案例中去,掌握新的思考方式和逻辑工具。

课程十一:环境法医学

授课教师:程永强,山东大学生态环境损害鉴定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多年来从事环境分析、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痕量污染物分析及溯源技术等方面研究。主要应用领域为海洋、大气、土壤、生命科学、食品安全等。现兼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干细胞学会微纳科学与干细胞研究及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

庄文,山东大学生态环境损害鉴定研究院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海洋与地表淡水环境中痕量金属、有机污染物、微塑料等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源解析、生态环境损害鉴定等工作。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chemosphere,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ecological indicators 等环境领域国际知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20 余篇。主持或参与省部级以上项目 8 项。

                              

               

课程简介:当前环境污染普遍存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因此加强环境保护、打击环保犯罪和维护法律公信力已刻不容缓。环境法医学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在查处污染源、环境损害追责、污染防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将通过视频并结合鲜活案例,针对环保和鉴定对象进行讲解,使学生对环境法医学有充分的了解,提高学生的环保和法律意识。

课程十二:生态环境损害案例鉴析

授课教师:林佳宁,山东大学生态环境损害鉴定研究院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于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领域。2015年8月至2020年6月工作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发表论文20余篇,承担科研项目25项。其中,主持国家水污染治理重大专项子课题“辽河流域农村污水治理及受损水体修复技术集成”等纵向课题3项,作为课题骨干参与环保部工作专项“流域水生态安全保障技术支撑”等纵向课题6项。主持地方横向课题5项,作为课题骨干参与横向课题7项。

课程简介:本课程以实践应用为导向,围绕生态系统损害典型案例分析,从如何给生态环境做“体检”、不同类型生态环境损害“诊断”和“开方”等方面系统讲授生态环境损害的概念、鉴定程序与鉴定方法等基础知识和实践技术。重点引导大家去关注生态环境健康状况和识别身边的生态环境损害事件,并对生态环境损害鉴定基本技能有初步的掌握。

课程十三:国际市场营销

授课教师:王琳,山东大学国际创新转化学院副研究员,中共党员,博士毕业于南开大学(南开大学十大杰出青年)企业管理专业,2019至2021年加入山东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战略管理、创新管理、知识管理,掌握案例研究等定性研究方法。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一门研究以满足国际市场需求为中心、为国外目标客户创造价值并获取价值、从事国际营销活动的应用学科,它是基础市场营销学的延伸和应用,并构成基础市场营销学的分支。通过研究国际市场需求,旨在讲授企业开展国际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巧。内容包括国际市场营销组织和计划、国际市场营销环境分析、国际市场营销调研、国际目标市场营销战略、国际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等。通过学习与讨论,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市场营销学的原理及其在国际市场营销中的应用,全面了解国际市场环境变化发展趋势,初步掌握进入国际市场经营和制定国际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和提高正确分析和解决国际市场营销活动中各种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现代国际市场营销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市场营销实战才干,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具备进行国际市场营销策划的能力,进行国际市场研究的能力,制定国际经营战略、选择国际目标市场并进行市场定位的能力,进行国际市场产品决策、定价决策、分销决策、促销决策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分析和处理国际市场营销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

课程十四:复杂网络在创新中的应用

授课教师:张武,山东大学国际创新转化学院助理研究员,博士,毕业于拉夫堡大学,取得哲学博士学位。本科、硕士均毕业于拉夫堡大学物理系。英国物理协会会员。博士研究方向属于交叉学科,期间专注于复杂网络及其在社会学、经济学和神经学中的应用。毕业后在英国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相关工作,积攒了丰富的实践与管理经验。目前研究领域集中于复杂网络在创新中的应用,创新生态系统、创新过程中的知识产权等。

课程简介:本课程重点介绍各种复杂网络的结构和动态,包括因特网,在线社交网络,组织间和组织内网络以及国家之间的进出口贸易网络。该模块旨在开发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用于分析具有复杂网络结构和动力学的社会学相关现象,例如信息传播,文化风尚,金融危机和病毒式营销。为此,本课程将结合当前对复杂网络的研究以及相关组织和社会学研究的贡献,从而形成跨学科的观点。课程首先从引入复杂网络概念入手,结合社会学、经济学等领域的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网络的概念;其次引入创新的概念,帮助学生通过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创新的意义,并形成独立思考的逻辑思维;最终通过学习帮助学生在创新的过程中通过新的角度思考问题,模拟并制定凯发k8国际娱乐官网入口的解决方案解决问题。

课程十五:德国文化艺术导论暨德语入门

授课教师:陈琳,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哲学博士,山东大学人文社科青岛研究院国际莱布尼茨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德国理性主义美学研究(从莱布尼茨到莱辛)、表演性(操演性)美学、艺术与社会。在new theatre quarterly(新戏剧季刊),dreigroschenheft(布莱希特通讯)等学术期刊发表多篇论文。专著《操演性美学》(待出版)。译著《操演性:一个导论》(待出版);《艺术与革命——瓦格纳著作和书信选》(待出版)。本课程主要授课教师。

马琰,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文学博士。德语专业八级。西安外国语大学德语文学院教师。获德国阿登纳奖学金。出版关于本雅明的游戏概念的德文专著das spiel als geschichtsphilosophische denkfigur in der moderne,并发表译作《暴力拓扑学》和多篇学术论文。本课程辅助授课教师。

奚望,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方向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德国哲学、瓦格纳哲学,译著有《论最好的国家》等。本课程次辅助授课教师。

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们与日耳曼艺术、文学产生联结。具体而言,是将32 课时分为 4 个模块—— 北方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现代性的正向与负向、战争与和平。每个模块8 课时。通过系列讲座,配以戏剧、造型艺术讲解,以及电影和纪录片片段的赏析,使得学生们对德国的历史、文化、艺术、民族特征等有所了解和共情。而且,通过理解“他者”,我们才能更好的观照我们自己的历史、文化与艺术。

课程十六:艺术表达自由的边界与底线

授课教师:魏华,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岛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少数人权利理论及实践、多元文化主义。著有a dialogical concept of minority rights (brill, 2016), socio-cultural otherness and minority justice (springer, 2021),《贪婪已死:个人主义之后的政治》(理想国译丛,2021/2022)。

课程简介:表达是塑造人格、培养自主性的重要途径,无论是通过言论,还是通过诗歌、美术、舞蹈、歌曲、照片、影像作品等艺术表现方式。艺术表达自由受法律保护,也被法律限制,公序良俗、传统观念、行为习惯、主流文化等也都为艺术表达划定了底线和边界,而这些底线和边界划在哪里,因国家而异、因文化而异、因艺术表现方式而异,且时常模糊。对艺术表达在不同的社会和文化中的活动空间进行观察和思考,是了解文化差异、社会现状、人的内心需求的一个有趣又可靠的切入点。

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岛研究院简介

  人文社会科学青岛研究院成立于2018年4月,为学校直属独立建制的学术研究机构,负责孵化培育人文社会科学高端研究平台和交叉学科创新团队。目前有11个科研机构,包括国际莱布尼茨研究中心、马克斯·韦伯研究中心、心智与认知研究所、资本运营与管理创新研究院、诗学高等研究中心、莫言与国际文学艺术研究中心、互联网 党建研究中心、政府决策研究中心、生态环境损害鉴定研究院、黄河流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预测中心等。现有各层次各类别校内科研人员36人, 其中荣聘教授2人、特聘教授7人、杰出中青年学者3人、齐鲁青年学者2人,校外兼职讲席教授3人、兼职特聘教授5人。研究院立足学校“双一流”建设总体布局,依托山东大学整体优势和青岛校区地域优势,按照前沿性、交叉性、国际化的定位,努力打造集“大学者、大项目、大平台、大成果”为一体的人文社科研究学术重镇和学科交叉创新高地。

【作者:人文社会科学青岛研究院摄影:来源:人文社会科学青岛研究院责任编辑:丁璇】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