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举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青年师生宣讲团授旗仪式。资料图片
山东大学校园景色。资料图片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山东大学】
“这是一堂带着‘热气’的思政课,我们要把宣讲工作与讲好思政课有机结合起来,让党的二十大精神直抵青年师生内心。”近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宣讲团走进山东大学进行专题宣讲,在现场聆听宣讲的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士海深受触动。
讲者深入浅出,听者入心入脑,山大师生心中澎湃起奋进新征程的自豪与自信。
电气工程学院2020级本科生娄载庚说,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感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我们要发扬老一辈科学家精神,不负韶华,奋勇前进,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党的二十大代表、山东大学党委书记郭新立表示,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要用党的二十大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指导实践,使之成为推动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和精神动力,更好履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服务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责任使命。
创新载体: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
“党的二十大报告充分肯定了教育、科技、人才的地位和作用,这对于我们是极大的鼓舞。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党和国家赋予我们的使命。”山东大学全职讲席教授秦亚青说。
近日,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本本优本”教学午餐会,秦亚青担任主讲人。20余位学院教师通过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专业建设、课程开展、学生培养等问题进行讨论。
“午餐会形式灵活、氛围轻松,在交流互动中老师们既学习了党的二十大精神,又提升了育人能力,实现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赵婷说。
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契机,经过精心安排部署,山东大学各级党组织设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学习活动,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
学校举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赓续井冈红色血脉,服务打造人才生力军”专题培训,以现场体验教学为主,综合运用专题教学、案例教学、社会实践、情景模拟、研讨交流等多种形式,提升教职工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此外,学校还推出“人格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系列展览,讲述山大共产党人的红色故事,激励广大师生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精神血脉。
思想指引方向,灯塔照亮航程。近日,郭新立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大学校长李术才分别为学校师生医务员工作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报告。与此同时,山东大学成立党的二十大精神青年师生宣讲团,生动讲好党的故事、国家的故事、山大的故事。
“作为党的二十大精神青年师生宣讲团的成员,我们将持续创新学习宣传形式,以多元化、立体化的活动打造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浸润式’宣讲模式,做坚定的党的创新理论宣讲者。”宣讲团成员、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宋海涛说。
笃学笃行: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近日,由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研究团队首席专家周向军担任总主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研究丛书”正式出版。
实践证明,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为此,学校启动理论研究主题策划:“精研细悟,理‘赞’二十大;精耕细作,理‘响’新征程”,依托重大科研项目、重大科研成果的两大培育孵化计划,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国家治理一流学科领域三大团队建设,中国政党论坛、世界政党论坛、仿吾大讲堂、名刊名编面对面等四大学术交流平台,扎实开展理论研究,有序推进学术交流,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在“两个结合”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发挥学校人文社科学科优势,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阐释,是山东大学当前和今后的重要任务。学校将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重要回信精神紧密结合起来,科学谋划和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山大模式,奋力书写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山大篇章。
“我们要积极参与到复兴优秀传统文化的伟大事业当中,积极主动介入当下学术界,努力在学术创新中发挥风向标的作用,引领学界用中国话语讲述中国故事,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道路。”《文史哲》编辑部教授刘培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大学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致力于把中华文明与现代文明贯通,产出《中国美育思想通史》等一批具有时代高度的人文社科成果,以“古文、古史、古哲、古籍”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学术研究形成鲜明优势并在海内外产生重要影响。
“我将不断提高专业研究能力,承接好‘为往圣继绝学’的学术薪火,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为赓续中华文脉、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贡献青春力量。”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硕士研究生李思怡说。
踔厉奋发: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贡献力量
近日,国际综合性期刊《科学通报》刊登了由山东大学牵头完成的一项研究成果。该成果包括建立了一套月球表面岩石分类体系,完成世界首幅1∶250万月球全月岩石类型分布图。
“作为一名空间科学教育科研工作者,要紧盯空天科技前沿,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和重大项目团队攻关,为我国的航天强国事业培育优秀青年人才,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岩石图编图课题负责人、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副院长凌宗成说。
十年来,山东大学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四个面向”,始终把学术卓越作为核心价值追求,在高起点布局支撑原始创新、核心技术攻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同时,重视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
连日来,山东大学齐鲁交通学院硕博连读研究生李铎跟随项目团队,在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一线开展科研工作。他主要负责高风险洞段的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服务,以及立足现场需求开展高精度声波超前探测技术的相关研究,探测成果多次较为准确地预报了前方塌方、涌水突泥等风险。
“现场的艰苦环境以及繁忙的探测任务锤炼了我攻坚克难的品性,同时也赋予了我瞄准重大工程需求的‘眼睛’。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学子的殷殷嘱托,将个人发展同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紧密联系,敢为人先,矢志奋斗。”李铎说。
近年来,山东大学大力实施学术兴校战略,促进“学科—团队—平台”一体发展,建成新一代半导体材料集成攻关大平台等国家级平台15个,承担自然科学国家重大科技项目96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78项,获国家科学技术奖34项,年度科研经费达到30亿元,在数学、生殖医学、岩土工程、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一系列原创性科研成果,学术基本面进入国内高校第一方阵。
李术才表示,山东大学将以高度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开展重大基础性研究、原创性研究、前沿交叉研究,努力培养造就战略科学家、学术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山大力量。
(本报记者 赵秋丽 冯帆 本报通讯员 车慧卿 王一晗)
【光明日报】勇担时代使命 凝聚奋进力量-k8体育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统筹安排、一体部署,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为山东大学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提供了行动指南、锚定了目标航向。进入新时代,山东大学党委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指导办学治校的“金钥匙”,学校“双一流”建设跑出“加速度”。
理论强基,夯实精耕细作的思想基础。党的十九大以来,学校党委探索形成了“五个一”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模式(一位班子成员领学、认领一个问题、聚焦一个专题、制定一个方案、破解一个难题),学用结合、学以致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解决实际问题、破解发展难题的“金钥匙”已经成为全校上下的思想共识。在“金钥匙”指导下,学校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在学懂弄通做实上见真章出实效,深刻把握“国之大者”要求和新时代教育工作规律,始终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提升政治能力、破解发展难题的实际成效。学校党委研究制定《中共山东大学委员会关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通知》,带领全校师生医务员工原原本本认真学、深入学,全面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的新思想、新理论、新部署和新要求,学好用好“金钥匙”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重要回信精神,扎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努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精心组织开展集中宣讲活动,学校各级负责同志与师生医务员工面对面谈学习体会、谈思想认识、谈贯彻落实,使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基层、直抵人心。通过组建专家宣讲团和青年师生宣讲团,生动讲好党的故事、国家的故事、山大的故事。全面加强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扎实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组织思政课教师分专题、成系列地开展集体备课,将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深化开展研究阐释,充分发挥学校人文社科学科优势,围绕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重大思想观点、重要工作部署,培育产出一批具有重要影响的标志性研究成果,力争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阐释学理化和学科化上走在前列。
育人为本,明确精耕细作的初心使命。学校党委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进一步突出“立德”的鲜明导向,持续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完善“大思政”育人格局,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学生,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学生,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进一步健全“一流”的育人体系,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以“五育并举”为重点,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的深刻变革,加快形成山大特色的一流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聚焦“急需”的培养目标,以“四个面向”为指引,精准对接国家重大战略急需,瞄准前沿和交叉融合,强化“四大学堂”“强基计划”等优势,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和拔尖人才供给能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硬核”资源。
战略升级,谋划精耕细作的路径支撑。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核心和关键是贯彻。学校党委坚持知行合一,把党的二十大的目标任务和战略部署转化为山东大学的策略、路径和重点任务,升级完善“七大战略”狠抓贯彻落实,更加坚强有力地支撑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一是推动人才强校战略的提档升级,加快推进人事人才2.0改革落地生效,深化造就山大特色人才体系。二是推动学术兴校战略的提档升级,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加快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重大突破,加快国家战略急需的关键核心技术重大突破。三是推动服务山东战略的提档升级,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围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实体经济提升产学研合作的成效。四是推动文化引领战略的提档升级,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在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中培育造就“山大学派”,在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上展现山大担当。五是推动国际化战略的提档升级,加强国际科研交流合作,构建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体系,引育高水平国际化师资。六是推动一体发展战略的提档升级,持续优化三地学科布局,大力实施信息化攻坚行动。七是推动融合发展战略的提档升级,瞄准“出尖出峰”,发挥举校体制优势,积极探索有利于融合发展的新体制、新模式、新路径。
党建引领,巩固精耕细作的政治保障。学校党委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办学治校全过程各方面,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深化完善学校党委、学院党委、党支部、党员“四个作用”的特色模式,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充分发挥党对学校各领域发展的引领和保障作用。加快构建高质量党建工作体系,深入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推动学校党的建设与事业发展紧密结合。提升学校安全体系效能,坚持并用好“3d”工作法,持续完善“1 8 8”安全体系,提高应急处突能力,健全完善网格化工作体系,抓实、抓细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各项工作。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严格加强各类意识形态阵地管理,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行稳致远。
使命催人奋进,实干方显担当,山东大学党委将带领全校师生医务员工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学好用好“金钥匙”,精耕细作,奋力开创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世界一流大学新局面。
(作者:山东大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学专业2022级博士生 宋浦文
党的二十大开幕当天,我正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的焦家遗址考古工地上实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高屋建瓴,给予我们青年考古工作者不竭的前行动力,也让我们更加明确了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我参与发掘的焦家遗址,是山东大学考古系的校外实践基地。我们把党支部建在考古现场,从探方里抬头便能看到党旗飘扬。党员争做排头兵,专业老师与我们同吃同住,把考古工地变成了一线课堂。
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安阳殷墟遗址考察时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令我回味良久。青年是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我们现在应该做的,就是在文物保护与科普的具体实践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厚植历史文化沃土。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自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我在山东大学求学的七年间,从校内的图书馆、博物馆,到校外的乡村支教点和基层社区,都曾有过志愿服务经历,并在志愿服务中找到了自己锤炼品德的方向。
作为一名考古专业的青年学生,为社区居民讲好“四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做好公众考古科普是我一直在做的事情。在学校学院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整个党支部群策群力,在社区开展科普活动,向老人了解历史,给孩子讲述传统,为居民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
我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耕“田野”,探索未知,揭示本源,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贡献一份山大青年力量,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展现青年一代的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