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130万字的书耗费3代人写了70多年,这本书有多么重要?近日,随着“中国东南沿海植被书系”之《山东植被志》正式出版发行,上述问题有了答案。该书由我国著名植被生态学家、山东大学生态学科学术带头人王仁卿教授团队编写。
“这是多年来我们团队积累的中国植被研究知识的输出。” 王仁卿告诉记者,该书既对山东植被特征和类型作了详尽介绍和记述,又对山东植被变化的原因作了科学分析,也对山东自然保护地建设提出了具体可行建议。这些输出,是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必不可少的基础资料。值得一提的是,这是王仁卿教授团队近3年来推出的第28部(册)著作。
积年累月,笔耕不辍,他著书立说的动力何来?第24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前两天,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王仁卿教授。
揭秘“藏宝图”的正确打开方式
记者在山东大学青岛校区见到王仁卿时,他正忙于布置“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宣传活动暨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成果展”。偌大的展厅里,除了图片和展板,更多还是图书。他热情地招呼着来访者,并一遍遍地给他们答疑解惑。
长期以来,在植被领域深挖,成书,然后推广知识,几乎占据了王仁卿生活的全部。
植被是生活在一定范围内并相互作用的植物群落总和。根据植被类型分布绘制的图件便是植被图,有专家将之形容为“藏宝图”。王仁卿绘制“藏宝图”,意在教会人们正确的打开方式,希望更多的人找到“宝藏”。
在我国植被生态学领域,王仁卿是公认的“大家”。其参与编写了《中国植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植被图(1:100万)》《中国植被志(落叶栎林卷和针叶林卷)》《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生态学卷-植被分支》等众多国家级编研项目。而这些成果,蕴含着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为什么同一座山,阴坡阳坡的植被明显不同?风力能否改变树枝和叶片的长势方向?植物为了应对不同环境的挑战,会不会像人类一样竞争、合作、适应、传承?解读这些问题,王仁卿会以一句话概括——植物是生态的“代言人”。他举例:在东北白山黑水的茂盛红松林间有东北虎,青藏高原上的高寒草原上有藏羚羊、野牦牛,辽阔的黄河三角洲的芦苇草地上有东方白鹳、白鹭等多种鸟类,它们赋予一个地区生态极强的“地域色彩”。
对王仁卿来说,对植被的研究不仅仅是一份工作,一份事业,更是他的人生——花费半个世纪来研究植被,这种毅力让人肃然起敬。
“植被调查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王仁卿说,生态环境在变,植被也在变,而国家对植被生态理论和应用数据的需求也在持续增长。只有基于长期调研,才能彻底摸清区域植被的特征和规律,提供更可信可靠的科学支撑。
树立“国家首批生态学研究生”科研观
1975年,王仁卿进入山东大学植物学专业(中草药方向)学习,开启了他的植物研究史。四年后,他开始攻读生态学研究生。记者问他,“作为国家首批生态学研究生,您为何在当时生态学偏冷的背景下选择这一专业?”“既是个人兴趣,更对国家有用。”他如是回答。
在兴趣指引下,在家国情怀下,王仁卿从大兴安岭的寒温带针叶林走到海南岛的热带雨林,从呼伦贝尔的草甸草原走到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他的脚印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
位于山东北部的无棣县为古九河入海之域,黄河的迁徙,海岸线的变迁,潮汐的运动,贝壳的堆积,日久岁长,积累成堤,便有了无棣贝壳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王仁卿带着学生来到这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观察这里的一草一木,解读背后的变化痕迹,并将所思所想写下来,整理成册。
东方白鹳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1997年发现东方白鹳迁徙种群在此停留繁殖。如今,这里已成为东方白鹳全球最大的繁殖地。这一消息,吸引了王仁卿团队一次次来到黄河三角洲湿地,寻找植被与环境互动的蛛丝马迹,直至完成了“黄河三角洲植被调查”“山东植被资源调查”“山东珍稀植物调查”等多项调查任务,并推动了《黄河三角洲湿地植被》《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等相关成果的出版。
“做生态,就要经常跑野外。跑野外意味着什么呢?潜在危险”在王仁卿看来,上山下河是研究的“家常便饭”。在野外考察的过程中,安全隐患无处不在,野外的蛇虫鼠蚁、飞禽走兽甚至花花草草都可能对研究人员造成危险。
不过,他始终认为,比起攻关解决生态中的问题、找到生态中未知的奥秘和规律,“这些事情根本算不上困难。”
做让自己满意、有成就感的事
对生态学研究者来说,其观察不应该局限在国内,全球视野也是他们的志向所在。多年来,王仁卿带着团队辗转韩国大邱、日本名古屋、瑞典隆德、加拿大阿尔伯塔……在深山密林中,他们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科考任务。
谈及这些年来遇到的科研挑战,王仁卿说,生态学这一学科本身就带有许多极具挑战性的困难,但他始终保持着好心态,“只要好好做,做让自己满意、有成就感的事,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事,就是有意义的。”
根据盘点,王仁卿率领团队参加了20多个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科考、规划、调整等调查和评审论证,收集了大量规范的数据和资料,涉及几乎所有自然植被类型。此外,他还带领团队考察了十几个国家的自然保护区。
从时间的纵轴上看,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从导师周光裕到王仁卿,再到王仁卿的学生,山东大学生态学科三代人不辞辛苦,不畏艰难,奔走在祖国的山间林野和草丛湿地中,用扎实的调研和渊博的学识相继完成了10多个系列36部著作。
就在今年年初,王仁卿教授获得了中国植物学会突出贡献奖。这让他稍感意外。王仁卿说,“此次获奖既代表学会对我工作的认可,也是对我科研的肯定”。
双足行万里,解惑山林间。用脚步丈量祖国的山川,王仁卿表示:“我们以及之后的一代代山大人,还会继续这项使命,彰显山大担当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