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留声 火炬传承|生命科学学院退休教师陈忠科教授专访-k8体育

 岁月留声 火炬传承|生命科学学院退休教师陈忠科教授专访-k8体育

师生风采

k8体育-凯发k8国际娱乐官网入口 · 师生风采 ·

岁月留声 火炬传承|生命科学学院退休教师陈忠科教授专访

发布日期:2023年10月18日 点击次数:


陈忠科,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85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动物学专业,获学士学位,后留校任教;2006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发育生物学专业,获博士学位。2022年退休后,陈忠科参与教育部实施的“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前往新疆喀什大学支教。

1981年,他踏入山东大学的校门,成为了一名“山大人”, 自此开启了长达41年的山大生涯。2022年,他挥别母校,前往祖国边疆,成为了一名“银龄教师”。他将山大教会他的一切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喀什,在喀什播撒下教育的火种。他是陈忠科,他用四十余载岁月诠释了“教师”这份职业。

1.jpg

遇见生科: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

20世纪80年代初,曾经有科学家预言,“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于是,19岁的陈忠科选择了山东大学的生物学专业。

泉城济南风景如画、古韵悠悠,山东大学便坐落于此,是莘莘学子求学求知的理想之地。初来乍到的陈忠科,感受到了不小的压力。由于农村的高中不开设英语课,陈忠科的英语学习基础薄弱,不会读、不会写、不会讲,导致专业课学习受到影响。但陈忠科并不畏惧困难,他扎实地学习专业知识,打下坚实基础。四年后,陈忠科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留校任教。从一名“寒门”学子,到一名科研教师,陈忠科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

山东大学中心校区(原生命科学学院所在地)

生物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求学生具备严谨的科学思维和扎实的实践能力。与实验课的按部就班不同,科研工作即使逻辑上设计得天衣无缝,也不一定会出现理想的实验结果,周而复始的失败是科研生活的常态。陈忠科表示:“科研工作就是一个不断走向失败的过程。”他在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逐步改进、不断尝试,寻找成功的可能性。而经历无数次失败终于获得成功之后,他又会马不停蹄地进入下一个失败-成功的循环。对陈忠科而言,“科学不是玄学”,而是不断试错、追求真理的过程。即使有时研究经费有限、研究方向受阻,他仍然坚守本心、严谨求实,这也是他成为生物人的初心。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现生命科学学院所在地)

老一辈学者经历过艰辛的岁月,仍然秉承着少时的报国之志和对科学的求索之心。他们始终坚信,努力不一定迈向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不会成功。他们不沉迷于短时的“成功”,也不执着于表面的“名利”,为了祖国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在求真的道路上毅然前行。

驿站守护者:做“经师”和“人师”统一的“大先生”

雅斯贝尔斯曾这样赞美教师:“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追逐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陈忠科认为,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学校像是分岔路口上的驿站,教师则像是驿站中的“守护者”,启智润心,为学生走向未来提供继续前行的力量。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从教近四十年,陈忠科始终满怀热忱,孜孜不倦地加强知识储备,精益求精地准备每一堂课。在讲授“生理学”课程之前,他还会提前学习医学知识,了解生理学与医学的联系。在课堂上和课后常常会有学生提出,生理上的某些症状能否对应医学上的某些疾病,这时又该采取何种治疗方法。陈忠科热衷于为学生们解答他们天马行空的问题,他笑称自己是一位没有行医执照的医生。著名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要想做学生的先生必须先做学生的朋友。”作为一名教师,陈忠科要求自己不断更新自身心态,积极了解当下年轻人的所思所想,跨越年龄的鸿沟,成为学生的“同龄人”。曾经,有学生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而他无法给予解答,便和学生一同去探究,收集相关的知识点,讨论问题背后的原因,直到找到问题的答案。陈忠科乐于与学生一同去探索生物的奥秘,他们不仅是师生,更是朋友。

生命科学学院为陈忠科举行荣休仪式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陈忠科始终秉承着“教师引导、学生自主”的育人理念。他常常教导学生除了要完成培养方案之外,更要传承百年山大文化,用好山大教书育人的优良资源,支撑人生之路行稳致远。作为山大驿站的“守护者”,陈忠科始终热情而真诚,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不负韶华,做完、做好该做的事。任教期间,陈忠科手把手培养过几十位研究生,他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选择科研方向,设计实验内容,积累科研成果,为今后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创造良好开端,每个学生都在他的心中留下了独一无二的记忆。

回首自己的职业生涯,陈忠科表示,这是一段平淡的、纯粹的路途。“世上风景万千,而心中风景独幽”,这也是他的人生信条,他就像山间的一股溪流,怀揣着最真诚的愿景,不急不躁地流淌,分支成无数涓涓细流。

银龄生辉:以信念与爱,传育人薪火

为调动优秀教师继续投身教育事业的积极性,促进东西部教育均衡发展,2020年,教育部启动了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遴选各级各类学校学科所需的银龄教师,前往西部地区开展为期不少于1年的支教活动。“走吧,到西部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陈忠科积极响应国家需求,退休后便报名参加了“银龄计划”,通过层层选拔,成功加入了银龄教师队伍。在喀什大学生命与地理学院王玉涛院长的盛情邀请下,他成为了喀什大学的一名银龄支教教师。

教育部启动“银龄计划”相关新闻

从祖国东部海岸的秀美岛城,到西部内陆的风情南疆,近五千公里,陈忠科毅然奔赴。来到喀什之前,陈忠科心中的边疆是历史悠久、风情浓郁、神秘而美丽的抽象存在;真正踏上这片土地后,他感受到的边疆是社会安稳有序、人民安居乐业、天山南北安定祥和的具象家园。初到喀什大学,陈忠科便赶上了喀什大学60周年校庆,他惊喜地发现自己竟与喀什大学“同岁”,多么奇妙的缘分!同龄老友的相遇,迅速拉近了山高水远的距离。

陈忠科参与喀什大学60周年校庆留念

“退休后再回到教学岗位,其实也顾虑能否适应,但是站上讲台之后,就自然而然找回状态了。”在喀什大学,陈忠科主要承担专业课的教学工作。2023年春季学期,学院安排陈忠科讲授“细胞生物学”。一边是从未讲授过的课程与紧张的备课压力,一边是学校师资紧缺的困难与学生求知的渴望,他选择了迎难而上。为了讲好这门课,陈忠科如初学者一般,“备课时间远比上课的时间多好多倍,要重新一点一点用知识把自己武装起来”。他的付出终获硕果,学生纷纷评价“教学效果很好”“老师知识储备很丰富”。陈忠科在喀什已经一年多了,每个学期负责不同的课程,先后讲授了“人体解剖学”“细胞生物学”“动物生理学”,但无论什么课程,他都会当作全新的内容,重新写教案、搞教学设计、准备课件。尽管年逾花甲,他仍然一丝不苟地完成了所有的教学任务。

在喀什大学,民族学生的比例较高,陈忠科会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培养方案。“用了几十年的教案不能用了”,陈忠科因材施教,尽可能让每一位学生学会、学懂、学通课程知识点。从中心校区老生物楼,到青岛校区第周苑,再到祖国边疆的喀什大学,陈忠科始终站在黑板前,不断点亮学生心中对生物学的向往。

西部地区师资紧缺,特别是高水平师资不足。银龄教师们学历层次高、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能够有效充实受援高校的师资力量,成为西部高校的“银龄智库”。陈忠科来到喀什大学之后,参与了“传帮带”活动,与当地一位年轻教师结为帮扶对子,陈忠科将多年来积累的教学、科研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校内的青年教师。和其他银龄教师一样,陈忠科除了是一名任课教师,还“身兼数职”。他参与到学校的教学督导、实验室建设、教学竞赛评判、青年教师培训、本科生和研究生论文答辩、研究生招生面试等各项工作。荀子有言:“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银龄计划”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西部高校重点学科建设、青年人才培养、教学水平提升,也是银龄教师弘扬家国情怀、实现老有所为的高质量平台。

山东大学支援喀什大学银龄教师合影(右一:陈忠科)

边疆地区生活环境与内地有较大差异,西部地区多高原、山地,海拔较高,氧气含量与内地相比较低。同时,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边疆地区饮食习惯与沿海地区饮食习惯颇为不同。喀什大学设立了专门的服务保障工作组,及时了解银龄教师的需求,为银龄教师营造安心、暖心、舒心的支教环境。在工作组的帮助下,陈忠科很快适应了喀什的生活。2023年4月中旬,陈忠科发现自己左侧面神经麻痹,被诊断为面神经炎,每天需要乘公交车去医院进行针灸治疗。在长达三周的治疗期内,尽管面部不适、说话困难,他依然坚持按时讲课,从未请假一次。陈忠科表示,作为银龄教师,作为山大人,他希望能够发挥余热,贡献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他很开心能够再次接触到学生,感觉自己的心态又变得年轻了。闲暇时间,陈忠科也会外出旅行。越过高山,走过低谷,他领略到风景壮阔的自然景观,也震撼于源远流长的人文历史,亲身感受魅力新疆带来的感动与美好。

5.jpg

在结束一年的支教工作后,陈忠科主动提出延期一年,继续在喀什大学贡献自己的力量。今年的教师节当天,喀什大学举行了优秀银龄教师的颁奖仪式,来自山东大学的所有银龄教师都受到了表彰,无一例外。作为其中一员,陈忠科感到非常自豪!

陈忠科获喀什大学优秀银龄教师表彰

山东大学的银龄教师是一个光荣的群体,他们暂别了颐养天年、含饴弄孙的退休生活,再度投身祖国教育事业,不远万里奔赴西部,向西部高校传递山大声音、贡献山大力量。他们所有的行囊,便是那一颗教育强国的心,那一份至诚报国的深沉大爱。陈忠科从一位支教“新兵”,响应号召来到新疆,成为如今的银龄“老兵”,奉献余热深扎边疆。他表示,喀什大学和青海师范大学是山东大学的对口支援高校,希望更多渴望老有所为的退休教师,能够到祖国的边疆走一走、看一看,为边疆地区的教育做一点自己的贡献。

“银白色,十月似坚果,早霜如锡,闪闪发亮”,十月的喀什,秋风乍起,胡杨渐黄,但清澈的夜空下,陈忠科备课桌前的灯光依旧明亮!

记者手记:

采访完陈老师之后,我告诉朋友,这次采访受益良多。从听到陈老师退休后去往喀什支教时的惊讶,到采访陈老师前的紧张,再到采访中逐渐被陈老师的奉献之心所感动。随着了解逐渐深入,我的内心充满了对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的崇敬。陈老师对我说:“要好好把握在山大的时光,不要荒废青春,在山大这所‘驿站’把该做的事都利索地做完。”虽然陈老师从未教过我,但我还是忍不住想对陈老师说,谢谢您,谢谢每一位坚守初心、躬耕教育的老师。希望我们都可以在一个个人生“驿站”中不断奋斗,砥砺前行。

【作者:高敬东摄影:资料来源:人事处责任编辑:卢校锋 孙夏婷 赵玉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