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朴-k8体育

 庞朴-k8体育

山大 · 师者 · 记忆

k8体育-凯发k8国际娱乐官网入口·山大 · 师者 · 记忆

庞朴

庞朴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历史学家、文化史专家,1928年10月,生于江苏省淮阴县。曾任山东大学讲师、《历史研究》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科学文化发展史》国际编委会中国代表、山东大学儒学研究中心主任、山东大学终身教授、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等。

庞朴先生在其六十多年的学术生涯中成就卓著,为当代学术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如20世纪70年代,庞朴先生提出“火历”说,再现了一种遗佚已久的上古历法,获得天文史学界的高度评价。文革结束之初,庞朴先生率先发文重新评价孔子儒学的价值意义,开启了新时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先河。80年代,庞朴先生率先发出注重文化史研究的时代呼声,作为文化热的灵魂人物和领军人物推进了文化研究热潮。90年代,庞朴先生致力于中国辩证思想的研究,提出了“一分为三”说,揭示了中华文化的密码和精髓;同时期,庞朴先生对马王堆帛书和郭店楚墓竹简的研究,解开了思孟五行说等千古谜团,博得了海内外学者普遍赞誉。

发现遗佚已久的上古历法“火历”

庞朴先生的学术生涯最早始于山东大学。1952年,山东大学选送庞朴先生到中国人民大学攻读研究生课程。两年后,庞朴先生毕业回到山东大学。重返山大后,庞朴先生的学术研究,开始由马克思主义转向中国哲学领域。这本属于正常的学术研究工作,然而,不料却成为庞朴先生在“文革”中被批判的重要原因。1971年,庞朴先生被下放到了曲阜,并明令禁止不准看书。不看书,这时庞朴先生干什么呢?庞朴先生发现,曲阜的晚上,天上的星星特别多。地上没有书可念,那就念这个天书。于是,庞朴先生拿把椅子,在操场上看星空。花了两年的时间,把漫天的星空都搞清楚了。没想到,庞朴先生的看星星,却直接引出了一个重要的学术发现———火历。

到了“文革”后期,庞朴先生的书给解放了,可以读书了。有一天,庞朴先生在读《左传•昭公十七年》时,注意到这么一件事:负责天文的官员预测,六月初一将要发生日食。于是,他向国君报告说,六月初一有日食,要准备救日。他还补充说,六月初一是个特殊的日子,这天的日食特别重要,仪式也要特别隆重。当时执政的宰相提出异议,认为没必要那么隆重,只有正月初一的日食才需慎重对待。那位官员说,这个六月初一就是正月初一。

为什么六月初一就是正月初一?以前从没有人认真对待过这个问题。经过思考,并结合平时的星象观察,庞朴先生发现,原来这是由于里面有两套历法的缘故,在中国上古曾有一个火历。就是说,在以太阳和太阴为授时星象以前,古代中国人曾有很长一段时间以大火星(心宿二)为生产和生活的纪时根据。大火昏起东方之时,被认作一年之始;待到大火西流,则预示冬天来临。庞朴先生称这种疏阔的但却固着于生产与生活的纪时法为“火历”。“火历”不仅在文献中留有大量痕迹,在民俗中也保存着浓厚的风习,如华人为何尚龙,龙为何戏珠,寒食、灶神,等等;天文学史上不少费解的难题,如二十八宿的顺序何以逆反,太岁纪年法的旋转方向为何与日月五星相左,干支古代写法中为何有两个“子”字,等等,也都只能以“火历”来澄清。

揭开传统文化复兴的序幕

文化大革命时期,“四人帮”的“评法批儒”运动,使儒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批判。在这种极左思潮的禁锢下,任何想客观看待孔子儒学的主张,都会被斥入尊孔派的队伍,而冠以一顶反动派的帽子,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整个儒学思想领域变得噤若寒蝉。

在“四人帮”倒台、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庞朴先生于1978年8月发表了《孔子思想的再评价》一文,率先对孔子思想展开客观的研究工作。此文的发表,是中国当代学术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因为这是“文革”后第一次有学者冒着生命危险给孔子儒学撰文平反。在这篇文章中,庞朴先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对孔子思想进行了客观的分析评价,还给了大家一个真实的孔子,从而将“四人帮”出于某种政治需要而将孔子一贬再贬,直至成为十恶不赦的头号罪人形象得以揭破。“四人帮”假批孔的真面目被识破和批判后,孔子儒学研究开始走上正常的学术轨道。

继《孔子思想的再评价》后,庞朴先生于1980年发表了震惊学界的《中庸评议》一文,在传统文化领域引起巨大的反响。文章提出了中庸的四种形态———a而b,a而不a,亦a亦b,不a不b,以抗争于非a即b的僵化的二分法。十年动乱期间,庞朴先生深刻体会到了斗争哲学的危害,深感中庸至德之可亲可贵,并亲历了“民鲜能久矣”的可叹可悲,于是有了认真看待“中庸之道”的酝酿。由此,庞朴先生认为,社会发展光讲斗争哲学是不行的,在夺取政权推翻旧社会的时候,更多地强调斗争、强调矛盾双方的对立,这是很自然的。但是,到了建设一个社会,建设一个国家的时候,再片面讲斗争就不行了。这时要讲的恰恰不是斗争而是统一,讲矛盾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即“中庸”。庞朴先生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研究儒学,还儒家中庸之道以本来面目,开辟了传统儒学研究的新局面。

1984年,庞朴先生的《儒家辩证法研究》一书出版问世。此书从辩证法的角度对儒学进行了崭新的阐释,通过严密的论证和精彩的思辨,庞朴先生从辩证法的角度分析了儒学中仁义、礼乐、忠恕、圣智、中庸等基本理论范畴的对立统一关系,不仅对传统的儒家思想从崭新的角度进行研究,而且还明确提出了“一分为三”的观念和方法,揭示了儒家学说背后蕴藏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再次震动整个学术界,对国内外儒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对上世纪80年代“文化热”的推动

20世纪80年代“文化热”的出现,与庞朴先生对文化研究的重视和推动有莫大关系。1981年,庞朴先生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之聘,担任《人类文化与科学发展史》国际编委会中国代表。出于职业的敏感性,庞朴先生发现中国当时极端缺乏文化方面的研究成果。1982年,庞朴先生在《人民日报》发表了《应该注意文化史的研究》一文,率先发出重视文化史研究的时代性呼声,引起学界的强烈反响,从而掀起了80年代文化热的序幕。

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庞朴先生曾就文化学、文化史、文化传统与现代化诸问题,数十次地发表演说、撰写文章,阐述其对文化的各种思想认识,从而推动了文化研究热潮的前进。庞朴先生的一系列重要观点可归纳为一二三:一就是一个定义,什么叫文化?文化就是人化。二就是认为文化有两个属性:民族性和时代性。三就是文化有三个层面,即物质的、精神的和制度的三个层面。庞朴先生对于文化的定义、两个属性和三层结构的阐述,引起了学界的极大重视,成为探讨中华文化问题的重要理论指导。

对庞朴先生在“文化热”中的贡献,著名学者王学典教授评价道:“他的《文化结构与近代中国》的著名演讲,以隐喻的方式把当时正在兴起的文化热定位为新的‘五四’运动;他提出的‘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的命题,为传统和传统文化的存在与持续开辟了最广阔的空间,奠定了最稳固的基石;他在文化热兴起和进行的同时发表的那些评论、讲话和访谈,随时引导和推动者文化热向纵深发展,堪称‘文化热’的灵魂人物。”

对中华文化密码“一分为三”的探究

庞朴先生是中华文化研究的大家,不仅仅指其知识之渊博,见解之深刻,更是指他富有创新精神,往往能够独辟蹊径获得新解。而在诸多创见中,影响最大的,则莫若对中华文化密码“一分为三”的探究。进入90年代后,庞朴先生开始从文化现象入手,致力于中国辩证思想的研究,以解读中华文化密码。2003年,《一分为三论》出版,给“一分为三”研究划上了圆满的句号。他深深相信,中国文化体系有个密码,就是“三”:“世界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同时又是三分的;统一是三分的统一,三分是统一的三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其密码也正是一个‘三’字。”庞朴先生认为,人类主观世界里的根本分歧,是在圆融的三分一统和僵化的二元对立两大观念之间。

这种中国式的思维方式,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圆融”。它理解起来其实也很简单。例如,在经济工作中有所谓“一抓就死,一放就乱”和“抓而不死,放而不乱”者,便是经济工作中运用二分法还是三分法的不同情景。

中国古书里还说尧舜都有三只眼睛。这第三只眼睛,是一只看不见的眼睛,它既看左边的情况,又看右边的情况,然后综合两边的情况,得出一个正确的判断。

当前,中国正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如何解决改革与稳定、自由和秩序、发展与公正的关系,消除分化,缩小差距,建设和谐社会,在庞朴先生看来,说到底,还是一个二分抑或三分的问题,是用斗争哲学,还是用同一来化解对立的问题。“在我看来,构建和谐社会,实际上就是‘执两用中’。一个中庸的、兼顾各方利益的、采纳各种长处的社会才是和谐社会。”

对出土简帛文献的研究和贡献

1973年,长沙马王堆出土了一批先秦文献,庞朴先生发现其中有属于思孟五行学说的篇章,便将其整理校注命名为《五行》,并认为马王堆帛书所谓的仁、义、礼、智、圣五种德行,即荀子《非十二子》中指责的子思、孟轲所造作的五行。庞朴先生此举,使沉寂了两千多年的思孟五行古谜,因之得以迎刃而解,博得了海内外学者普遍赞誉。

1998年,《郭店楚墓竹简》出版再次震惊了学界。这重新点燃了庞朴先生20多年前爬梳马王堆汉墓帛书时的好古之情,于是对荆门郭店竹简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如庞朴先生认为,郭店楚简虽然只有一万三千多字,但是意义却相当重大,它填补了孔子和孟子之间的学术史空白。孔子只谈“仁”,孟子谈“仁义”,那么怎样从孔子到孟子,孟子是怎样用“义”去补充“仁”的呢?实际上郭店楚简就从内外两方面回答了这个问题。可以说,郭店楚简是联系孔子和孟子的一座桥梁。

在郭店楚简里面,庞朴先生还发现了有大量带“心”的字,这个现象在以前没有发现,大家也都不知道。显然,这样一种研究“心”的潮流的形成,是为了回答如何从人道到天道的问题。具体讲,郭店楚简里有一篇《心之命处》,这篇里有一个重要的命题就是“道始于情”。以前大家一直认为儒家思想认为人心是善的,人情是恶的,现在发现了“道始于情”,如果“情”是恶的话,那么“道”也就是恶的了。所以从“道始于情”看,儒家对“情”应该是肯定的。

庞朴先生在上述诸多研究领域均取得卓越成就,为中国当代学术研究作出重大贡献,成为近30年来中华传统文化复兴的主要倡导者、引领者和推动者。鉴于庞朴先生所取得的巨大学术成就,2010年9月,在山东曲阜召开的第三届世界儒学大会,授予了庞朴先生当前儒学研究领域的最高奖项“孔子文化奖”,以表彰他在该领域研究中作出的突出贡献。

网站地图